作物在土壤中生長,根可以從較大的根際環境中獲取養分,而無土栽培尤其是水培系統中,根系生長受到基質尺寸的限制,一旦營養液不能滿足植株需求,作物生長就會立即受到限制。
無土栽培技術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了營養液的質量,同時對整體效果的影響也非常大,尤其是水培,水質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。
水質對無土栽培營養液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一、水質硬度
二、水質中的EC和PH
三、水質中的鈉和氯含量
灌溉水中的鹽含量——尤其是鈉濃度是至關重要的。一般作物進行無土栽培時,水中理想的氯化鈉含量要≤2mmol/L。當灌溉水中鈉濃度過高時,作物吸水困難,從而引起根毛細胞脫水,造成植物的“生理干旱”,作物葉片出現枯萎或“燒苗”等現象。另外,高濃度的鹽分會同時破壞作物對其它離子(如,鈣、鎂離子)的吸收,從而導致作物誘發性缺素癥,嚴重影響作物的產量及品質。
氯化物也可能存在于許多水源中,尤其是濱海地區的水源。國標要求灌溉水的氯化物的含量應小于250 mg/l,作物根區中可接受的Z高的氯濃度比鈉的高 0.2-0.5 mmol/L。對于水培來講,含量要求更為苛刻。高氯水源會影響作物對氮、硫的吸收,造成營養缺失;抑制光合作用,影響作物生長發育;不利于作物糖分的轉化,降低作物品質等諸多危害。
水源參考
無土栽培生產上一般使用井水和自來水,河水、泉水、湖水、雨水也可用于營養液配制。
雨水含鹽量低,用于無土栽培較理想,但常含有銅和鋅等微量元素,故配制營養液時要確保其安全性;其次使用雨水時要考慮到當地的空氣污染程度,如污染嚴重則不能使用。
以自來水作水源,生產成本高,但水質有保障。
以井水作水源,要考慮當地的地層結構,并要經過分析化驗。
無論采用何種水源,使用前都要經過分析化驗以確定水質是否適宜。